搜索
首页 《隔帘听·咫尺凤衾鸳帐》 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

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

意思:认绣鞋频移,洞房杳杳。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隔帘听·咫尺凤衾鸳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离别》,是一首表达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的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暗示了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咫尺”一词,既表达了距离的近,又暗示了分离的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无因到”则表达了无法阻止或避免分离的无奈。 接下来,“□须[上穴下卒]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描述了离别后的环境,深宅大院,重门紧闭,寂静无声。主人公在寻找过去的痕迹,通过观察绣花鞋子的移动来想象她的伴侣在房间里的活动,但只能通过想象来描绘,更增加了离别的痛苦。 “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描述了尽管痛苦,但为了掩饰内心的情感,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场景。“如簧”形象地描绘了甜言蜜语,但这些话语显得轻巧而不真实。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这里通过描述梳妆和弹琵琶来表达对伴侣的思念,琵琶作为一种表达相思的工具,而“品相思调”则直接表达了对伴侣的思念。 “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最后两句表达了无法相见时只能通过声音传递思念的痛苦,听到的都是令人断肠的声音,只有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情才能缓解这种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离别和相思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痛苦和无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
(“假”换鱼旁)须[上穴下卒]地重门悄。
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
强语笑。
逞如簧、再三轻巧。
梳妆早。
琵琶闲抱。
爱品相思调。
声声似把芳心告。
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
恁烦恼。
除非共伊知道。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杳杳

    读音:yǎo yǎo

    繁体字:杳杳

    意思:
     1.昏暗貌。
      ▶《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 洞房

    读音:dòng fáng

    繁体字:洞房

    短语:新房

    英语:bridal chamber

    意思:
     1.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
      ▶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