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米芾为梁唐不收慰问帖寄诗》 于此半千岁,历世同灰劫。

于此半千岁,历世同灰劫。

意思:在这半千年,历代同灰劫。

出自作者[宋]薛绍彭的《和米芾为梁唐不收慰问帖寄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度赏析和赞美,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书法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的价值。 首先,诗中描述了圣贤尺牍间的书信往来,其中蕴含着吊唁和问候的情感表达。这种不拘形式的笔触,有时可能是无意的,但一旦与情感相合,便能自然地展现出其优美和快捷。这种兴之所至的书法风格,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显得独特而富有艺术性。 其次,诗中提到了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在后人中备受珍视,其品质和品位在各种真迹中各有不同。然而,在古代,由于大度的缺失,人们在危乱时期往往无法保持冷静,使得一些不祥的言语和物品被抛弃。然而,经过仔细挑选,那些纯粹吉祥的书法作品仍然得以保存,并成为后世可效法的典范。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古代书法的传承问题。尽管在当时,对书法的广泛搜集和访求可能并不充分,但在经过半个千年的历练后,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已灰飞烟灭。然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作品却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圣贤扫除忌讳,将书法作品全部收入淳化阁中。这表明了古代书法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与时代背景和社会风尚的紧密联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度赏析和赞美。它通过描绘书法的创作过程、作品的价值、传承问题以及历史背景等角度,展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书法家的才华和技艺,也提醒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贤尺牍间,吊问相酬答。
不笔或无意,兴合自妍捷。
名迹后人贵,品每分真杂。
前世无大度,危乱相乘蹑。
白发如莲帽,騧马似瓜贴。
触事为不祥,凶语弃玉躞。
料简纯吉书,乃有十七贴。
当时博搜访,所得固已狭。
于此半千岁,历世同灰劫。
真圣扫忌讳,尽入淳化箧。
巍巍覆载量,细事见广业。
唐人工临写,野马成百叠。
硬黄脱真迹,勾填本摹榻。
今惟典刑在,后世皆可法。

关键词解释

  • 千岁

    读音:qiān suì

    繁体字:千歲

    英语:Your Highness; a thousand years

    意思:(千岁,千岁)

     1.千年,年代久远。
      ▶《荀子•非相》:“

  • 于此

    读音:yú cǐ

    繁体字:於此

    意思:(于此,于此)

     1.在此。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于此。”
      ▶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于此,两

  • 半千

    (1). 唐 员馀庆 的别名。《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 员半千 ,本名 餘庆 …… 义方 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 半千 。”
    (2). 金 雷渊 的别号。《金史·雷渊传》:“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至 蔡州 ,杖杀五百人,时号曰‘ 雷半千 ’。”

    读音:bàn qiān

  • 岁历

    引用解释

    见“ 岁历 ”。

    亦作“ 岁歷 ”。 即年历。《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孔 传:“言定四时,成岁歷,以告时授事,则能信。”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非封植,忽此生荣,三传岁历,密叶如盖。” 赵朴初 《金缕曲》词:“岁历翻新页,喜回头,一年经过,奇峰千迭。”

    读音:su

  • 灰劫

    读音:huī jié

    繁体字:灰劫

    意思: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米芾《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