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和伯常见寄》 不必沧浪羡清泚,曏来缨上已无尘。

不必沧浪羡清泚,曏来缨上已无尘。

意思:不一定沧浪羡清看,曏来带上已经没有灰尘。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再和伯常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感觉。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活气息浓厚的画卷。 首联“诛茅宋玉宽边人,知醉宜城几瓮春。”以宋玉诛茅为引子,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暗示了宜城春天的美景。“知醉”二字,形象生动,将读者带入了春意融融的氛围中。 颔联“细雨短蓑鱼向市,孤村极浦鼓迎神。”描绘了一幅细雨蒙蒙,渔夫披着短蓑捕鱼,孤村极浦的鼓声迎神的生动画面。这一联的描绘细腻入微,充满了生活气息。 颈联“遍游七泽身忘倦,更赋千篇意转新。”诗人游遍了七泽,身体虽疲倦但精神焕发,赋诗千篇,意境新颖。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尾联“不必沧浪羡清泚,曏来缨上已无尘。”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必羡慕沧浪清泚,因为自己已经洗净了尘埃,心境清明。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的自洁之情,也体现了他的豁达与超脱。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诛茅宋玉宽边人,知醉宜城几瓮春。
细雨短蓑鱼向市,孤村极浦鼓迎神。
遍游七泽身忘倦,更赋千篇意转新。
不必沧浪羡清泚,曏来缨上已无尘。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无尘

    读音:wú chén

    繁体字:無塵

    意思:(无尘,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崔橹《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杜荀鹤《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

  • 不必

    读音:bù bì

    繁体字:不必

    短语:无需 不要

    英语:need not

    意思:
     1.没有一定;未必。
      ▶《商君书•修权》:“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