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答詹叔过澶之旧州有作》 荒城岿遗堵,曙色起桑柘。

荒城岿遗堵,曙色起桑柘。

意思:荒城归给堵,曙光起桑柘。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奉答詹叔过澶之旧州有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荒城岿遗堵,曙色起桑柘》是一首描绘荒城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慨的诗篇。它以荒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曙色中的桑柘和胡雁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荒城岿遗堵,曙色起桑柘”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城池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残垣断壁,而曙光初现,桑柘鸟开始在城墙上鸣叫。这里用“岿遗堵”形容城池的破败,用“起桑柘”描绘鸟鸣的动态,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第二句“肃肃胡雁群,风急不得下”进一步描绘了荒城的氛围。胡雁群飞,但因为风急,无法降落荒城。这里用鸟群来比喻人烟稀少的地方,表达了荒城的冷清和寂寥。 第三句“子行感兴废,吊望一停驾”是诗人的自我感慨。他因为看到荒城的景象而感怀历史的兴废,停下来对这座城池进行凭吊。这里的“子行”指诗人自己,“一停驾”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一句“缄诗寄故人,明灯读寒夜”是诗人的行动和决定。他写下了这首诗,寄给故人,然后在明灯下读寒夜。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思考所带来的孤独感。 整首诗以荒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在行文过程中也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深刻。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荒城岿遗堵,曙色起桑柘。
肃肃胡雁群,风急不得下。
子行感兴废,吊望一停驾。
缄诗寄故人,明灯读寒夜。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曙色

    读音:shǔ sè

    繁体字:曙色

    短语:夜色 夜景 暮色 晚景

    英语:light of early dawn

    意思:拂晓时的天色。
      ▶南朝·梁简文帝《守东平中华

  • 荒城

    读音:huāng chéng

    繁体字:荒城

    意思:
     1.荒凉的古城。
      ▶唐·杜甫《谒先主庙》诗:“绝域归舟远,荒城繫马频。”
      ▶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

  • 桑柘

    引用解释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