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共叹流年同转毂,各惊华发似飞蓬。

共叹流年同转毂,各惊华发似飞蓬。

意思:共同感叹流年一样转毂,头发像飞蓬惊慌。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陆家兄弟的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时间流转、年华老去、边塞风光和归乡期盼,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陆家兄弟苦西东,黄耳传书近已通”,直接点明陆家兄弟的离别和通讯工具黄耳的传递消息的能力。苦西东,暗示了陆家兄弟的离别之苦和旅途的艰辛。而黄耳传书近已通,则表达了虽然远隔千里,但消息传递仍然畅通无阻,强化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颔联“共叹流年同转毂,各惊华发似飞蓬”,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时间比作流转的车毂,将华发比作飞蓬,生动地表达了年华老去、时光飞逝的感慨。这里既有对陆家兄弟共同的年华老去的叹息,也有对各自华发早生的惊愕。 颈联“河冰夜合知霜劲,塞雾朝开见日红”是写边塞风光的名句,夜合的河冰象征了坚毅,早晨散开的塞雾预示着旭日的东升。这两句通过描绘边塞风光来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尾联“腊尽春来又相远,江南江北望归鸿”笔锋一转,从对陆家兄弟的思念转向了对春回大地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望着归来的鸿雁期盼着兄弟的归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陆家兄弟的离别、时间流转、边塞风光和归乡期盼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陆家兄弟苦西东,黄耳传书近已通。
共叹流年同转毂,各惊华发似飞蓬。
河冰夜合知霜劲,塞雾朝开见日红。
腊尽春来又相远,江南江北望归鸿。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华发

    读音:huá fà

    繁体字:華發

    英语:grey hair

    解释:〈书〉花白的头发。

    详细释义:1.花白的头发。唐?元稹?遣病诗十首之五:『华发不再青,劳生竟何

  • 飞蓬

    引用解释

    1.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商君书·禁使》:“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五:“游子如飞蓬,佳人旷千里。”

    2.比喻轻微的事物。《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 许维遹 案

  • 流年

    读音:liú nián

    繁体字:流年

    短语:年华 时 时光 光阴 工夫 时空 日 辰 岁月 日子 时间 时刻

    英语:fleeting time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