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此身、何用绊虚名。
意思:问这个身体、用什么绊虚名。
出自作者[元]王恽的《木兰花慢·宪陵台畔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仕途不顺,辗转漂泊,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欲归隐又不能的矛盾心情。
首联“宪陵台畔客,笑几度,送人行。对一道青山,两行官柳,去住人情。”作者在明宪陵(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附近送别友人,眼看着青山依旧,杨柳依然,而友人已离去。这里借送别之事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和对青山官柳的留恋。
“苍生望初不*。问此身、何用绊虚名。”诗人忽然想到自己虚有官职,无益于百姓,自己如此执着于虚名有什么用呢?于是产生了弃官归隐的想法。
“宦味真成画饼,隐居却伴侯鲭。”诗人意识到自己既不能改变官场之恶习,又想弃官归隐,却苦于没有基础(“隐居却伴侯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十年惭愧草堂灵。自分苦飘零。”诗人意识到自己为官十年,却无力改变现状,于是自认苦命漂泊。
“甚一片闲云,几回归梦,野钓林耕。”诗人多么想过一种“闲云野鹤”式的生活,梦寐以求“野钓林耕”。
“浮沉待从里社,觉倘来、轩冕总堪惊。”现实无法改变,诗人只能从幻想中寻找寄托:如果能够和流俗之辈一起议事(“里社”),那么自己的一切荣耀和富贵都会令人惊奇;自己宁愿辞官隐居,不再为官受禄。
最后两句“寄谢竹林旧友,且休笔削寒盟。 ”借用“魏晋名士规箴之语”,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语言朴实,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