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先自许多愁,斜阳更在春池阁。
意思:眼前先从许多忧愁,斜阳又在春季池阁。
出自作者[宋]周紫芝的《踏莎行·燕子归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燕子归来,梅花又落》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表达相思之情的优美诗篇。
首句“燕子归来,梅花又落”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描绘出燕子归来,梅花凋落的春日景象,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孤独。诗人通过燕子归来的描绘,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的孤独感,而“梅花又落”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
“缃桃雨后燕支薄”描绘了雨后的缃桃花和憔悴的燕支花,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愁苦。同时,“燕支薄”也暗示着诗人的身体状况,可能暗示着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或心情沉重。
“眼前先自许多愁”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和孤独,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斜阳更在春池阁”则描绘了夕阳斜照在春池上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愁苦。
接下来的“梦里新欢,年时旧约”描绘了诗人在梦中重温旧日欢乐和旧时的约定,但这种梦境并不能缓解诗人的孤独和愁苦。这表明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日长院静空帘幕”和“几回猛待不思量,抬头又是思量著”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诗人试图通过不去想他,但每次抬头都看到他,这表明他无法摆脱对他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春天的景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相关句子
- 丽日明池阁。-- 出自《隔浦莲/隔浦莲近拍》作者:[宋]杨无咎
- 谢家池阁。-- 出自《柳梢青·谢家池阁》作者:[宋]葛郯
- 闲池阁。--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范成大
- 秋池阁。-- 出自《谒金门·秋池阁》作者:[宋]苏轼
- 池阁又东风。-- 出自《菩萨蛮·雪消墙角收灯後》作者:[宋]张孝祥
- 萦风度池阁。-- 出自《瑞鹤仙·陡寒生翠幕》作者:[宋]曾觌
- 池阁丝丝雨。-- 出自《虞美人·断蝉高柳斜阳处》作者:[宋]赵彦端
- 薰风池阁。-- 出自《醉落魄/一斛珠》作者:[宋]周紫芝
- 柳边池阁。-- 出自《醉落魄/一斛珠》作者:[宋]周紫芝
- 斜阳迥迥。-- 出自《齐天乐 乙未暮,钱素庵见和前韵,再歌以谢》作者:[元]邵亨贞
- 风送入斜阳。-- 出自《诉衷情·孤城寒角韵悠》作者:[元]丘处机
- 斜阳又下。-- 出自《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作者:[元]邵亨贞
- 斜阳暮。-- 出自《点绛唇·古寺萧条》作者:[元]刘秉忠
- 斜阳又下。-- 出自《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作者:[元]邵亨贞
- 斜阳迥迥。-- 出自《齐天乐 乙未暮,钱素庵见和前韵,再歌以谢》作者:[元]邵亨贞
- 芳草斜阳路。-- 出自《点绛唇·分袂情怀》作者:[宋]陈允平
- 帆影斜阳里。-- 出自《贺新郎·帆影斜阳里》作者:[宋]黎廷瑞
- 芳草斜阳笛。-- 出自《点绛唇·绿染春波》作者:[宋]李莱老
- 斜阳目断。-- 出自《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作者:[元]陆留
- 一片春天在眼前,眼前须识好春天。-- 出自《春天吟》作者:[宋]邵雍
- 眼前无好春。-- 出自《阮郎归·小池芳草绿初匀》作者:[宋]蒋元龙
- 眼前无限春。-- 出自《菩萨蛮·小轩今日开窗了》作者:[宋]范成大
- 眼前无好春。-- 出自《阮郎归·山池芳草绿初匀》作者:[宋]无名氏
- 山花即眼前。-- 出自《咏画屏风诗 七》作者:[南北朝]庾信
- 眼前推辞怎。-- 出自《驻马听·人都道四者难并》作者:[宋]沈瀛
- 眼前光景。-- 出自《风入松·金榜初登》作者:[宋]沈瀛
- 眼前寥廓。-- 出自《鹊桥仙 寿可聪山平章》作者:[元]许有壬
- 眼前寥廓。-- 出自《鹊桥仙 寿可聪山平章》作者:[元]许有壬
- 先自悲秋。-- 出自《丑奴儿/采桑子》作者:[宋]吴礼之
- 先自薰风。-- 出自《减字木兰花·陋人居止》作者:[宋]沈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