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亭夜坐》 水光涵月浸虚窗,醉倚栏干午夜凉。

水光涵月浸虚窗,醉倚栏干午夜凉。

意思:水光涵月逐渐虚窗,醉倚栏午夜凉。

出自作者[宋]于石的《水亭夜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水光涵月浸虚窗,醉倚栏干午夜凉》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象的优美诗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 首句“水光涵月浸虚窗,醉倚栏干午夜凉”中,诗人通过描绘月光倒映在水面上,浸透着虚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醉倚栏干午夜凉”则描绘出诗人午夜时分,醉醺醺地倚靠在栏杆上,感受着夜的凉意。这种描绘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世俗的情感。 “蛙一两声隔篱落,萤三四点过池塘”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诗人听到了青蛙的叫声,仿佛是从篱笆那边传来的,而萤火虫则在池塘上空飞舞,发出点点光芒。这些细节描绘出夜晚乡村的生动画面,给人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 “风摇松影蛟龙活,露泻荷盘翡翠香”这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风、松树和荷盘的景象。风摇动松树,使得松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生动,而露水则倾泻在荷盘上,散发出翡翠般的香气。这些描绘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神秘感和美感。 最后,“俯仰不知天地阔,悠然长啸据胡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倚靠栏杆,俯视天地之间的广阔,感受着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他悠然自得地长啸,坐在胡床上,沉浸在美好的自然之中。这种情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水光、月色、蛙声、萤火虫、松影、荷香等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神秘、优美的氛围。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十分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诗的优美语言和细腻描绘,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夜晚的自然之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光涵月浸虚窗,醉倚栏干午夜凉。
蛙一两声隔篱落,萤三四点过池塘。
风摇松影蛟龙活,露泻荷盘翡翠香。
俯仰不知天地阔,悠然长啸据胡床。

关键词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 午夜

    读音:wǔ yè

    繁体字:午夜

    英语:midnight

    意思:半夜。
      ▶唐·戴叔伦《重游长真寺》诗:“蒲间千年雨,松门午夜风。”
      ▶宋·高似孙《纬略•五夜》:“所谓午夜者,为半夜时

  • 倚栏

    读音:yǐ lán

    繁体字:倚欄

    意思:(倚栏,倚栏)
    亦作“倚阑”。
     凭靠在栏干上。
      ▶唐·赵嘏《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太湖秋。”
      ▶宋·周邦彦《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