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司空相公挽歌》 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

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

意思:三川回乡安葬地,松楸树自然松散。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司空相公挽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古代名人的颂词,通过对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表达了这位人物具备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他的清誉通过历史记载流传下来。这一联高度概括了这位人物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他在道德和声誉方面的卓越表现。 颔联“何人不调鼎,唯我得悬车”,表达了这位人物在退休后的生活状态,他并没有被社会遗忘,相反,他仍然对社会有所贡献。调鼎,指的是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悬车则是指退休后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这位人物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 颈联“萧相文无害,于公庆有余”,具体描述了这位人物在不同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这里用到了“萧相”和“于公”两个典故,前者指的是西汉名臣萧何,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者则是指明朝名臣于谦,他以忠诚、正直著称,为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位人物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堪称楷模,无害、庆余正是对其品德和成就的高度评价。 尾联“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描述了这位人物的后事安排,他被安葬在三川这个地方,松树和檟木自然生长,枝叶繁茂。这一联表达了对这位人物身后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将永远流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这位人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对古代道德楷模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典故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这位人物的品德和成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
何人不调鼎,唯我得悬车。
萧相文无害,于公庆有余。
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三川

    读音:sān chuān

    繁体字:三川

    意思: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
      (1)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
      ▶《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韦昭注:“三川,泾、渭、

  • 归葬

    读音:guī zàng

    繁体字:歸葬

    英语:To take the deceased\'s body back to their hometown for burial.

    意思:(归葬,归葬)

  • 扶疏

    读音:fú shū

    繁体字:扶疏

    英语:luxuriant and well-spaced

    意思:
     1.《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秕,墝而专居则多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