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赵潜叔殉节诗》 柱下杲卿存断节,袴间杵臼得遗孤。

柱下杲卿存断节,袴间杵臼得遗孤。

意思:柱下呆你存在断节,裤之间的能给我。

出自作者[宋]元绛的《赵潜叔殉节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转战谯门日再晡,空拳由自冒戈殳。身垂虎口方安坐,命弃鸿毛更疾呼。柱下杲卿存断节,袴间杵臼得遗孤。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愧西山士大夫》是作者对古代一位英勇将士的赞美和敬仰。 首联“转战谯门日再晡,空拳由自冒戈殳。”描绘了将士们日夜转战,谯门(古时军营)外日复一日的战斗场景,他们只能用空空的拳头挥舞着武器,可见战斗的艰苦和资源的匮乏。 颔联“身垂虎口方安坐,命弃鸿毛更疾呼。”描绘了将士们身处险境却镇定自若,面对生死如鸿毛轻贱,尽管命悬一线,却仍然疾呼抗争,表现出无畏的英雄气概。 颈联“柱下杲卿存断节,袴间杵臼得遗孤。”用历史典故赞颂了忠诚不屈的英雄形象。其中,“柱下杲卿存断节”指的是西汉时期守卫柱下的杲卿,他坚守节操,宁死不屈;“袴间杵臼得遗孤”则是指古代袴间杵臼的老翁捡到孤儿并抚养成人的故事,象征着英雄的遗孤也能得到人们的关爱和照顾。 尾联“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愧西山士大夫。”表达了对将士们英勇无畏、气吞山河的敬仰和赞美,他们有着不输于西山士大夫的英雄气概,无愧于世人的称赞。 整首诗通过对将士们战斗生活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战争和英雄主义的思考,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转战谯门日再晡,空拳由自冒戈殳。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弃鸿毛更疾呼。
柱下杲卿存断节,袴间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愧西山士大夫。
作者介绍
元绛(1008—1083),字厚之,钱塘人,一说字厚之。北宋大臣、文学家。祖籍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今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苏源村)人,祖父元德昭为五代吴越丞相,遂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而敏悟,5岁能作诗。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迁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侬智高反岭南,宿军邕州;绛供军饷有功。累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后罢知颍州,以太子太保致仕。神宗元丰六年卒,年76,谥“章简”。著有《玉堂集》、《全宋词》存其词2首,《宋诗纪事》存其诗6首。

关键词解释

  • 杵臼

    读音:chǔ jiù

    繁体字:杵臼

    英语:mortar and pestle

    意思:
     1.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其行马

  • 遗孤

    读音:yí gū

    繁体字:遺孤

    短语:孤儿 孤 弃儿

    英语:orphan

    意思:(遗孤,遗孤)
    死者遗留下来的孤儿。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及琰友

  • 柱下

    读音:zhù xià

    繁体字:柱下

    意思:
     1.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后以“柱下”为老子或老子《道德经》的代称。
      ▶《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