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才甫知池阳》 旁塞兵民须旧德,长淮风月待新诗。

旁塞兵民须旧德,长淮风月待新诗。

意思:旁边塞兵民需要旧德,淮河风月等新诗。

出自作者[宋]曹勋的《送张才甫知池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诗人通过描绘长亭折柳、客中送客的场景,表现了深深的愁思和离别的痛苦。同时,诗人也通过赞美对方的品德和才华,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祝福。 首联“频向长亭折柳枝,客中送客动愁思。”通过“频向长亭折柳枝”的典型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思和离别的痛苦。在古代,长亭是送别的地方,而柳枝则是送别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场景,把读者带入了离别的氛围之中。 颔联“未论莲社重分袂,第喜牙璋再把麾。”诗人通过“莲社重分袂”的比喻,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莲社是古代文人雅士结社吟咏的地方,而“重分袂”则意味着再次分别。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离别的痛苦之中,而是通过“第喜牙璋再把麾”的表达,展现了友人即将上任的喜悦。 颈联“旁塞兵民须旧德,长淮风月待新诗。”诗人通过对友人即将上任的地方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品德的赞美。诗人认为,友人的旧德能够得到边塞兵民的认可,而长淮的风月也期待着友人的新诗。 尾联“行看紫诏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晓时。”诗人通过“紫诏求耆宿”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紫诏是指皇帝的诏书,而耆宿则是指有德行和才能的老者。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人品德和才华的赞美,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精准,富有哲理,使得整首诗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频向长亭折柳枝,客中送客动愁思。
未论莲社重分袂,第喜牙璋再把麾。
旁塞兵民须旧德,长淮风月待新诗。
行看紫诏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晓时。

关键词解释

  • 长淮

    读音:cháng huái

    繁体字:長淮

    意思:(长淮,长淮)
    指淮河。
      ▶唐·王维《送方城韦明府》诗:“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 新诗

    读音:xīn shī

    繁体字:新詩

    英语:modern verse

    意思:(新诗,新诗)

     1.新的诗作。
      ▶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 风月

    读音:fēng yuè

    繁体字:風月

    英语:wind and moon-scene

    意思:(风月,风月)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

  • 兵民

    读音:bīng mín

    繁体字:兵民

    意思:
     1.指壮丁。
      ▶宋·苏舜钦《吴越大旱》诗:“复闻籍兵民,驱以教战力。”
     
     2.士兵和民众。
      ▶毛泽东《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