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鸣琴泉》 近闻石钟山,苏辨正古今。

近闻石钟山,苏辨正古今。

意思:最近听说石钟山,苏辨正古今。

出自作者[宋]李廌的《鸣琴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流水音”的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诗中通过对流水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首段中,“昔闻流水操,想见流水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流水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流水音的美妙和动人。接着,“况复山泉声,声自如鸣琴”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流水音的清脆、悠扬,如同琴声一般。 在接下来的几段中,诗人表达了对山中人的嘲笑,对流水遗声的惋惜,以及对石钟山之行的期待。这些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人对流水遗声的误解和遗憾,以及对现代人对自然之美的忽视的批评。 最后,“道人笑谓余,胡不求琴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诗人希望通过与道人的交流,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之美,同时也希望能够更加珍视和保护自然环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珍视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古人误解自然之美的批评和对现代人对自然之美的忽视的惋惜。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闻流水操,想见流水音。
况复山泉声,声自如鸣琴。
可笑山中人,强作碧沼深。
暗流不复鸣,遗声杳莫寻。
近闻石钟山,苏辨正古今。
郦元与李渤,地下当噤喑。
惜乎不闻此,使我徒登临。
道人笑谓余,胡不求琴心。
何劳弦上声,况此非徽金。

关键词解释

  • 石钟山

    引用解释

    在 江西省 北部 湖口县 县城附近。城南有 上钟山 ,城北有 下钟山 ,合称“双钟”。下钟山以陡壁临 长江 ,最为险要。山皆高五、六百尺,周十里许,其势相向,下多罅穴,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 宋 苏轼 有《石钟山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九江府》。

    读音:shí zhōng

  • 辨正

    读音:biàn zhèng

    繁体字:辨正

    英语:identify and correct;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意思:辨明是非,改正谬误。
      ▶晋·干宝《搜

  • 近闻

    读音:jìn wén

    繁体字:近聞

    造句:

  • 古今

    读音:gǔ jīn

    繁体字:古今

    英语:ancient and modern

    意思:古代和现今。
      ▶《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