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赠蘧庵先生》 鹤发鸡皮人莫笑,忆华年、曾奉西宫帚。

鹤发鸡皮人莫笑,忆华年、曾奉西宫帚。

意思:鹤发鸡皮肤没有人笑,忆华年、曾奉西宫扫帚。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奉赠蘧庵先生》

全文赏析

这首词气势豪迈,情感丰富,充满了对文学大师们的崇敬和对中原大地的深情厚谊。词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文学巨匠的形象,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豪情壮志。 “识得词仙否?起从前、欧苏辛陆,为先生寿。”词人以问句开头,引出了一位文学大师的形象,他与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等文学巨匠齐名,备受尊崇。 “不是花颠和酒恼,豪气轩然独有。”这位文学大师并非因酒醉或花痴而得出名,而是因为他的豪放气概和独特风格。 “要老笔、万花齐绣。”他的文笔老辣,描绘的花朵仿佛能一齐绽放,展现出他高超的文学技巧。 “掷碎琵琶今破面,好香词污汝诸伶手。”他掷碎了琵琶,打破了面子,写出的好词却被你们这些演员玷污了。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文学艺术的珍视和对世俗的不屑。 下阕中,词人通过对中原大地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秦宫汉殿描难就。矗中原、怒涛似箭,断崖如臼。”秦宫汉殿难以描绘,中原大地上的怒涛和断崖却栩栩如生。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 “我有铜人千行泪,扑地狮儿腾吼。”词人用铜人像和扑地的狮子来形容自己的悲愤之情,表现出他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声撼落、橘中棋叟。”词人的声音震撼了橘中的棋叟,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慷慨激昂。 “鹤发鸡皮人莫笑,忆华年、曾奉西宫帚。”词人虽然年老色衰,但回忆起年轻时曾为西宫效力,不禁感慨万千。 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真挚,通过对文学大师和祖国山河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的才华和豪情壮志,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识得词仙否?
起从前、欧苏辛陆,为先生寿。
不是花颠和酒恼,豪气轩然独有。
要老笔、万花齐绣。
掷碎琵琶今破面,好香词污汝诸伶手。
笑余子,徒雕镂。
秦宫汉殿描难就。
矗中原、怒涛似箭,断崖如臼。
我有铜人千行泪,扑地狮儿腾吼。
声撼落、橘中棋叟。
鹤发鸡皮人莫笑,忆华年、曾奉西宫帚。
家本住,金台口。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华年

    读音:huá nián

    繁体字:華年

    英语:youth; tender years

    意思:(华年,华年)
    青春年华。指青年时代。
      ▶《魏书•王叡传》:“渐风训于华年,服道教于弱冠。”<

  • 鹤发鸡皮

    引用解释

    白发皱皮,状老者之貌。 北周 庾信 《竹杖赋》:“噫,子老矣!鹤髮鸡皮,蓬头歷齿。” 倪璠 注:“鹤髮,白髮也。鸡皮,言其縐也。” 元 王逢 《梦骑驴》诗:“桃花芝草经行异,鹤髮鸡皮语笑同。” 清 蒲松龄 《拟上加意养老诏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赐粟帛等项有差群臣谢表》:“山巖涧谷之中,齐呼万岁;鹤髮鸡皮之叟,俱颂三多。”

  • 鹤发

    读音:hè fà

    繁体字:鶴發

    详细释义:白发。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似]白发

    造句:

  • 鸡皮

    读音:jī pí

    繁体字:雞皮

    英语:cock skin

    意思:(鸡皮,鸡皮)
    比喻老年人起皱的皮肤。
      ▶北周·庾信《竹杖赋》:“鹤髮鸡皮,蓬头歷齿。”
      ▶宋·赵与时《宾退

  • 西宫

    读音:xī gōng

    繁体字:西宮

    英语:Nishinomiya

    意思:(西宫,西宫)

     1.位于西方的宫室。
      ▶《仪礼•丧服》:“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