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远。
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远。
意思:
秋天雨檐果落,晚上钟林鸟远。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它是一首描绘地方风貌和人情世态的诗。通过对巴蛮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当地政治状况的担忧。 首联“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城上,俯瞰下面的巴蛮人的生活场景。这一句通过视觉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关注和观察。而“蠢蠢见巴蛮”则通过描绘巴蛮人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颔联“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政治状况的担忧。他认为,在这样的地方,要想推行政治教化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语言不通,人们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和政治状况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如“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情闲。”等,这些描述展现出当地人民在艰苦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安定的心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当地官员的肯定和赞扬,“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官员治理能力的肯定,认为他们能够通过推行良好的政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最后,“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南亭中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他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巴蛮人的描绘和对当地政治、人民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至深的佳作。
相关句子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 出自《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作者:[清]纳兰性德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 出自《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作者:[清]纳兰性德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
-- 出自《河传·秋雨秋雨》作者:[唐]阎选
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於愁。
-- 出自《秋雨叹十解》作者:[宋]杨万里
秋雨蒋山前。
-- 出自《岁暮杂忆》作者:[清]陈维崧
秋雨里。
-- 出自《谒金门 秋望》作者:[元]邵亨贞
罢抛檐果沉僧井,休拗崖冰溅客舟。
-- 出自《病猿》作者:[唐]李洞
山昏归云敛,叶落夕飚骤。
-- 出自《题梁中砥诗书图》作者:[宋]陈深
暖日催花落夕曛,轻雷一夜变重云。
-- 出自《景仁雨中同游南园》作者:[宋]韩维
日夕栖鸟远。
-- 出自《学古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川平看鸟远。
-- 出自《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
-- 出自《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作者:[唐]刘长卿
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
-- 出自《虫豸诗·巴蛇》作者:[唐]元稹
树沈孤鸟远,风逆蹇驴迟。
-- 出自《下第送张霞归觐江南》作者:[唐]李洞
诗句原文
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
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情闲。
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远。
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秋雨
读音:
拼音:
qiū yǔ
秋雨的解释
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
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
秋雨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