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屏山》 南有屏山掩翠扉,齐云亭子漫寻基。

南有屏山掩翠扉,齐云亭子漫寻基。

意思:南有屏风山掩的门,齐云亭子漫不久基。

出自作者[宋]董嗣杲的《南屏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沉郁、凄婉的笔调,描绘了古迹的残破和游人的哀愁。 首联“南有屏山掩翠扉,齐云亭子漫寻基”,诗人以屏山为背景,描绘了古迹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静氛围。翠扉,即翠绿的门扉,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齐云亭子漫寻基,则描绘了亭子的残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颔联“雨淋米老琴台字,火烈温公易卦碑”,进一步描绘了古迹的残破和风雨的侵蚀。琴台字,指的是琴台上的文字,被雨水淋湿,模糊不清。温公易卦碑,指的是温公的易经卦碑,经历了火的焚烧,变得残缺不全。这些细节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岁月的无情。 颈联“回首金鱼谁抚槛,销魂白骨自污池”,描绘了游人在古迹前驻足,回首往事,但见白骨自污池,不禁感到悲从中来。金鱼,指代皇家园林或皇家府第。谁抚槛,暗示了曾经有人在这里抚槛哀悼,但现在已经无人问津。白骨自污池,则描绘了古迹周围的凄凉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尾联“春风不管游人老,愁落朝昏戌鼓悲”,诗人以春风的无情反衬游人的有情,游人面对古迹的残破和凄凉,不禁感到愁苦和悲凉。春风不管游人老,描绘了春风吹过,带走了游人的欢笑和愁苦,却留下了古迹的残破和凄凉。朝昏戌鼓悲,则描绘了游人在朝暮和黄昏时刻,听着戍鼓的声音,感受着历史的悲凉。 整首诗以一种沉郁、凄婉的笔调,描绘了古迹的残破和游人的哀愁,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岁月的无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有屏山掩翠扉,齐云亭子漫寻基。
雨淋米老琴台字,火烈温公易卦碑。
回首金鱼谁抚槛,销魂白骨自污池。
春风不管游人老,愁落朝昏戌鼓悲。

关键词解释

  • 齐云

    读音:qí yún

    繁体字:齊雲

    意思:(齐云,齐云)

     1.楼名。
      ▶宋·王禹偁《黄州重建小竹楼记》:“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参见“齐

  • 屏山

    读音:píng shān

    繁体字:屏山

    英语:Pingshan

    意思:
     1.山名。其山如屏,故称。
      ▶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记》:“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屏山。”
     

  • 亭子

    读音:tíng zi

    繁体字:亭子

    英语:pavilion

    意思:I
    亭长一类的小吏。
       ▶《晋书•刘卞传》:“﹝刘卞﹞少为县小吏,功曹夜醉如厕,使卞执烛,不从,功曹衔之,以他事补亭子

  • 云亭

    读音:yún tíng

    繁体字:雲亭

    意思:(参见云亭)

     1.云云、亭亭二山的并称。古代帝王封禅处。
      ▶南朝·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之一:“车书今已共,愿奏云·亭仪。”
      ▶隋·薛道衡《隋高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