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暮春三首》 笋深鸣鸟下,花薄午风疏。

笋深鸣鸟下,花薄午风疏。

意思:竹笋深鸣鸟下,花少午风疏。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暮春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应接非吾事,深幽兴有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诗人闲适心境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深处的清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首句“应接非吾事,深幽兴有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自我评价,他发现,他不再被世俗的应接之事所困扰,反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欣赏深幽的自然美景,这让他感到十分满足。 “笋深鸣鸟下,花薄午风疏”两句描绘了竹林深处的清幽景象。竹笋茂密,鸟儿在竹下鸣叫;花丛稀疏,午风轻轻吹过。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竹林深处的宁静和生机。 “草浅见飞雉,溪清生细鱼”两句继续描绘竹林深处的景象,但视角有所变化。这里草色浅淡,偶尔可以看到飞鸟;溪水清澈,生活着细小的鱼儿。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竹林深处的宁静和生机,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最后,“端居亦多趣,不用席门车”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觉得,在这种安静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乐趣,他不再需要车马红尘,不再需要应对世俗的应接之事。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竹林深处的清幽景象和诗人闲适的心境。它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也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和自由向往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应接非吾事,深幽兴有余。
笋深鸣鸟下,花薄午风疏。
草浅见飞雉,溪清生细鱼。
端居亦多趣,不用席门车。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鸣鸟

    读音:míng niǎo

    繁体字:鳴鳥

    意思:(鸣鸟,鸣鸟)

     1.指凤凰。
      ▶《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
      ▶孙星衍注引马融曰:“鸣鸟,谓凤皇也。”
      ▶《文选•任

  • 风疏

    读音:fēng shū

    繁体字:風疏

    意思:(风疏,风疏)
    和风缓吹。
      ▶《后汉书•逸民传赞》:“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疏,逸情云上。”
      ▶唐·白居易《八月三日夜作》诗:“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