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浣溪沙》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意思:莲花漏三声照半条,杏花细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全文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的创作背景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这首词是他在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时所作,描绘了清泉寺的风光,同时通过情景生情,表达出一种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情感。纳兰性德在创作时,可能正处于一种困境之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通过诗词来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舞人心。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三声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 红绡

    读音:hóng xiāo

    繁体字:紅綃

    意思:(红绡,红绡)

     1.红色薄绸。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之三:“枕上夜长祇如岁,

  • 红豆

    读音:hóng dòu

    繁体字:紅豆

    英语:ormosia

    意思:(红豆,红豆)

     1.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其色鲜红,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象徵爱情或相思。
      ▶

  • 莲漏

    读音:lián lòu

    繁体字:蓮漏

    意思:(莲漏,莲漏)
    即莲花漏。
      ▶唐·郑谷《信美寺岑上人》诗:“我来能永日,莲漏滴阶前。”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参见“

  • 雨湿

    读音:yǔ shī

    繁体字:雨濕

    意思:(参见雨溼,雨湿)

    解释:1.见\"雨湿\"。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