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三白莲堂》 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

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

意思: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三白莲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优美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各种景象,如蟋蟀、芙蕖、露水、佳人和沙鸟等,展现了秋天的宁静、清澈和自然之美。 首句“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便引人入胜,以蟋蟀和芙蕖为引子,预示了秋天的到来。蟋蟀的鸣叫和芙蕖的盛开,都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卷。 “浩露同一色,澄澈寒监里”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露水,它们如同浩渺的湖水一般清澈,晶莹剔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寒监”一词,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特点。 “佳人耻施朱,欲与天真比”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佳人比作自然的美景,表达了秋天自然之美的纯洁和无暇。这里也暗喻人们在面对自然之美时,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 最后,“沙鸟闲且都,谁将拟公子”一句,以沙鸟的悠闲自在为喻,表达了秋天的宁静和自由。沙鸟无拘无束,自由翱翔,象征着秋天的宁静和祥和。这里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各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语言优美,令人陶醉其中,感受到秋天的宁静、清澈和自然之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
浩露同一色,澄澈寒监里。
佳人耻施朱,欲与天真比。
沙鸟闲且都,谁将拟公子。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秋堂

    读音:qiū táng

    繁体字:秋堂

    意思:
     1.秋日的厅堂。常以指书生攻读课业之所。
      ▶唐·王建《送司空神童》诗:“秋堂白髮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
      ▶唐·元稹《含风夕》诗:“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

  • 蟋蟀

    读音:xī shuài

    繁体字:蟋蟀

    英语:cricket

    意思:亦作“螅蟀”。
     
     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