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城头秋望二首》 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

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

意思:鹭鹳不放鱼惊散,移到脚只愁水发出声音。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城头秋望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作者的内心感受。 首句“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描绘了一种既晴朗又有些许云彩的天气,这种天气既不太热,又不太晒,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这里,“未是晴”和“无复点云”都描绘了这种天气的特点。 “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这两句描绘了鹭鹚对这种天气的反应。鹭鹚是水边常见的鸟类,它们在这种安静、平和的天气里,往往显得特别活跃。诗人用“不遣鱼惊散”和“移脚惟愁水作声”来描绘鹭鹚的动态,充满了生动和活力。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平和的自然的喜爱和欣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追求平和、宁静,不追求过于热烈和繁华。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意象丰富,通过鹭鹚、鱼、水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宁静、平和的场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生活态度的优美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
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鹭鹚

    读音:lù cí

    繁体字:鷺鶿

    意思:(鹭鹚,鹭鹚)
    鹭鸶。
      ▶清·朱锡《幽梦续影》:“楼无重檐则蓄婴武,池无杂影则蓄鹭鹚。”

    解释:1.鹭鸶。

  • 不遣

    读音:bù qiǎn

    繁体字:不遣

    意思:
     1.不能消除;不能排遣。
      ▶晋·陆机《豪士赋序》:“而成王不遣嫌吝于怀,宣帝若负芒刺于背,非其然者欤?”
     
     2.不让,不使。
      ▶《太平广

  • 作声

    读音:zuò shēng

    繁体字:作聲

    意思:(作声,作声)

     1.谓开口说话。
      ▶《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谓众曰:‘卿诸人欲令我作何计?’莫敢先答。防閤丁兴怀曰:‘官秖应作耳。’敬则不作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