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
意思:隐居的人难道没有人礼仪,武陵只有我不是山川。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题桃源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古代的智者和贤者。通过对伏胜、窦公、鲁生、商皓等人的事迹和品格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描述了伏胜和窦公两位历史人物。伏胜是古代的学者,他的高堂之上所出的书籍,流传千古,影响深远;而窦公则是制乐的能手,他的音乐至今仍在流传。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艺术的重要性。
颔联“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赞扬了鲁生和商皓两位历史人物。鲁生勇敢地打破了秦仪的陋习,为汉鼎的颠倒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商皓则始终扶助汉鼎,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革和稳定发展的重视。
颈联“隐者宁无人礼义,武陵独匪我山川”,描绘了隐者们的品格和环境。尽管他们生活在荒野之中,但他们仍然坚守礼义,表现出高尚的品德;而武陵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虽然山川秀美,但却没有礼义的存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隐者们的品德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礼义的重视和对山川美景的欣赏。
尾联“若将此地为真有,乱我彝伦六百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如果将这个地方视为真实存在的话,那么它可能会扰乱我们的伦理道德,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影响历史的进程。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稳定和伦理道德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智者和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革和稳定发展的重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社会稳定和伦理道德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