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芦花枝上水痕新,南市东村打白鳞。

芦花枝上水痕新,南市东村打白鳞。

意思:芦花树枝上新水痕,南市东村打白鳞。

出自作者[明]袁宏道的《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诗,它以芦花、水痕、白鳞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首句“芦花枝上水痕新”,直接描绘了芦花这一自然元素。芦花在风中摇曳,枝头的水痕清晰可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句诗以细腻的笔触,将芦花的美丽和自然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市东村打白鳞”一句,诗人转向了人间的活动,描绘了市集上有人正在捕捞白鳞的情景。这里不仅有生活的气息,也暗示了丰收的喜悦。 “只在梁山山背面”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山。这里的“梁山”并非实指,而是泛指,诗人用它来象征一种环境和一种生活状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慨,似乎在诉说:这种生活并不遥远,就在山的背面,但为什么我们总是离它那么远呢? 最后一句“梁山何苦不离人”,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似乎在问:梁山啊,你为什么不能靠近那些离你远去的人呢?这句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无奈,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芦花枝上水痕新,南市东村打白鳞。
只在梁山山背面,梁山何苦不离人。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关键词解释

  • 上水

    读音:shàng shuǐ

    繁体字:上水

    英语:upriver

    意思:I

     1.河川的上流,犹言上游。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等不多时,只见远远的一艘轮船,往

  • 南市

    读音:nán shì

    繁体字:南市

    意思:
     1.市区的南部。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
      ▶

  • 芦花

    读音:lú huā

    繁体字:蘆花

    英语:reed catkins

    意思:(芦花,芦花)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

  • 水痕

    读音:shuǐ hén

    繁体字:水痕

    意思:水浸的痕迹。
      ▶《三国志•魏志•邓哀王沖传》:“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 白鳞

    读音:bái lín

    繁体字:白鱗

    意思:(白鳞,白鳞)

     1.泛指鱼。
      ▶唐·韦应物《送刘评事》诗:“洞庭摘朱实,松江献白鳞。”
      ▶前蜀·韦庄《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诗:“正是如今江上好,白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