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与李文叔夜谈》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意思:更惭愧很像稽康,想对经常遭人潘大。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与李文叔夜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半夜寒风中,老柏树在霜雪中矗立的景象。诗人在此环境中诵诗,品尝美酒,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他表达了对自己文才不逮的惭愧,以及对文章中深刻含义的难以理解。诗人还通过自比会稽康,表达了欲言又止,常受压抑的困境。最后,他提到了广陵八月的美景,以及对谭如子枚子等先贤的敬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才情的赞美。 整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生动,表达了诗人在寒夜中的沉思与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的反思,诗人传达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
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
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
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会稽

    读音:kuài jī

    繁体字:會稽

    英语:Kueichi, Chekiang Province

    意思:(会稽,会稽)

     1.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

  • 语常

    读音:yǔ cháng

    繁体字:語常

    意思:(语常,语常)
    谓谈说平常的事物。
      ▶明·归有光《洪范传》:“其始起于纬书,而晚出于养生之家,非圣人语常而不语怪之旨也。”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