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意思:曾经不争先和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的牡丹花的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描述了谷雨节气过后的十六日,牡丹花依然盛开,诗人看到的牡丹花是浅红色的。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阳历四月下旬,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夏季的来临。这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牡丹花的坚韧生命力,给人一种生命不息,花开不止的感动。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这两句诗表达了牡丹花的品格。牡丹花不争春之先,迟开在芍药之后,却能陪伴芍药直到薰风季节。这体现了牡丹花的谦逊和坚韧,即使在春天群芳争艳的时刻,牡丹花也不急不躁,静静地开放,直到薰风季节,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人赞美了牡丹花的坚韧和谦逊,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和生命的热爱。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芍药

    读音:sháo yào

    繁体字:芍葯

    短语:水葫芦 栀子 款冬 紫菀 山花 晚香玉 刨花 鸡冠花 夹竹桃 康乃馨 风信子 桃花 报春花 玫瑰 紫罗兰 唐 金盏花 美人蕉 鸢尾 藏红花 水仙 菁 樱花

  • 争先

    读音:zhēng xiān

    繁体字:爭先

    短语:先下手为强 争先恐后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英语:try to be the first

    意思:(争先,争先)

  • 薰风

    读音:xūn fēng

    繁体字:薰風

    意思:(薰风,熏风)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