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方共适,明月更相留。
意思:这心方共享,第二个互相留。
出自作者[宋]魏野的《喜怀古上人见访》
全文赏析
这首诗《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是一首描绘与僧人共宿,倚石楼闲聊的宁静夜晚的诗。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禅宗哲理的领悟。
首句“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诗人与僧人一同宿在山岭之上的寺庙,闲暇时一同倚靠在石楼上。这里的“隔岭”暗示了诗人和僧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象征着他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尽管身处不同的环境,但他们的内心却能达到一种宁静的和谐。
“漏声过半夜,月色近中秋”两句,诗人描绘了深夜的滴漏声和即将到来的中秋月色。这两句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滴漏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而月色则象征着生命的流转。
“雅道玄须到,权门险莫游”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交友之道的理解和态度。这里的“雅道”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和情操,“玄”则表示深奥难解之意。诗人认为,与僧人交友可以使人更深入地理解禅宗哲理,而权门则是指权势和富贵,诗人警告人们不要为了追求这些而冒险失去自己的道德原则。
最后,“此心方共适,明月更相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里的“此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方共适”则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满足的态度。而明月则象征着纯洁和光明,诗人用明月来留住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僧人共宿的宁静夜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禅宗哲理的领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交友之道的理解和态度,提醒人们不要为了追求权势和富贵而失去自己的道德原则。最后,诗人通过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