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求入耆英社,作老农夫也自贤。
意思:为什么要寻求进入耆英社,做老农夫的自以为是。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漫兴一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衰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首联“生在重华内禅前,红颜倏忽变霜颠。”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用“重华”和“内禅”这两个历史事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诗人用“红颜”和“霜颠”这两个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青春的短暂和衰老的必然。
颔联“吾虽后辈识前辈,彼以小年疑大年。”表达了对于生命衰老的无奈和接受。诗人虽然是个后来者,但他明白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无情,他以一个小年的年龄质疑大年的意义,这无疑是对生命衰老的一种深刻理解。
颈联“殇子几曾知寿夭,死人安可语神仙。”是对生死哲学的思考。诗人认为,那些早逝的人,他们并不知道生命的短暂,而死去的人更不可能谈论神仙之事。这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以及对死亡的淡然接受。
尾联“何须求入耆英社,作老农夫也自贤。”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拒绝追求所谓的“耆英”,他选择做一个老农夫,也自认为是贤者。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他更愿意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生命无常和人生衰老的深刻思考,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是一种深深的哲理思考,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