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漫兴一首》 何须求入耆英社,作老农夫也自贤。

何须求入耆英社,作老农夫也自贤。

意思:为什么要寻求进入耆英社,做老农夫的自以为是。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漫兴一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衰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首联“生在重华内禅前,红颜倏忽变霜颠。”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用“重华”和“内禅”这两个历史事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诗人用“红颜”和“霜颠”这两个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青春的短暂和衰老的必然。 颔联“吾虽后辈识前辈,彼以小年疑大年。”表达了对于生命衰老的无奈和接受。诗人虽然是个后来者,但他明白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无情,他以一个小年的年龄质疑大年的意义,这无疑是对生命衰老的一种深刻理解。 颈联“殇子几曾知寿夭,死人安可语神仙。”是对生死哲学的思考。诗人认为,那些早逝的人,他们并不知道生命的短暂,而死去的人更不可能谈论神仙之事。这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以及对死亡的淡然接受。 尾联“何须求入耆英社,作老农夫也自贤。”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拒绝追求所谓的“耆英”,他选择做一个老农夫,也自认为是贤者。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他更愿意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生命无常和人生衰老的深刻思考,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是一种深深的哲理思考,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生在重华内禅前,红颜倏忽变霜颠。
吾虽后辈识前辈,彼以小年疑大年。
殇子几曾知寿夭,死人安可语神仙。
何须求入耆英社,作老农夫也自贤。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农夫

    读音:nóng fū

    繁体字:農夫

    短语:村夫 农家 庄稼汉 村民 农

    英语:farmer

    意思:(农夫,农夫)

     1.指务农的人。
      ▶《诗

  • 耆英

    读音:qí yīng

    繁体字:耆英

    英语:Qi Ying

    意思:高年硕德者之称。
      ▶唐·司空图《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宾筵备礼,耆英尽缀于词林;将略求材,剑戟自森于武库。”
      

  • 老农

    读音:lǎo nóng

    繁体字:老農

    英语:old farmer; experienced peasant; farmer

    意思:(老农,老农)
    经验丰富的农夫。
      ▶《论语•子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