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绮川游》 渔郎蒲叶底,网得双吴钩。

渔郎蒲叶底,网得双吴钩。

意思:渔郎蒲叶底,网得到双吴钩。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绮川游》

全文赏析

这首诗《川水东北流,川花照青楼》是一首描绘美丽自然风景和生动水乡生活的诗篇。它以川水为线索,通过对川花、龙船、玉止、苕香、渔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水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联“川水东北流,川花照青楼”,诗人以川水为引子,描绘了川水的流向和川花映照在青楼之上的美丽景象。这里,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川水和川花的美景,表达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颔联“龙船载凤吹,日来川上游”,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川水上游的热闹场景。龙船上载着凤吹乐队,在川水上日夜航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生活的热闹和欢乐。 颈联“沙明属玉止,苕香翡翠留”,诗人描绘了两个具有水乡特色的景象。一是明亮的沙滩上停泊着玉止的船只,二是苕花飘香,引来翡翠鸟栖息停留。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动物形象相结合,进一步展现水乡的美丽和生机。 尾联“渔郎蒲叶底,网得双吴钩”,诗人以渔郎为引子,描绘了他在蒲叶下捕鱼的场景,并网到了两把吴钩。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渔郎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水乡人民朴实勤劳的生活态度。同时,双吴钩的意象也表达了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川水、川花、龙船、玉止、苕香、渔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水乡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民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水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川水东北流,川花照青楼。
龙船载凤吹,日来川上游。
沙明属玉止,苕香翡翠留。
渔郎蒲叶底,网得双吴钩。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吴钩

    读音:wú gōu

    繁体字:吳鈎

    意思:(吴钩,吴钩)
    钩,兵器,形似剑而曲。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晋·左思《吴都赋》:“军容蓄用,器械兼储;吴钩越棘,纯钧湛卢。”
      

  • 渔郎

    读音:yú láng

    繁体字:漁郎

    英语:Orang (in Korea,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129°39\'E 41°26\'N)

    意思:(渔郎,渔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