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友人还洛》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意思:平原正超忽,行子又失误。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送友人还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别故乡、踏上旅途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无法预知的未来之感。 首句“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描绘了诗人离开国都,穿越山川河流,来到陌生的地方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蝉在古树上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孤独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这句诗描绘了平原上突然出现的景色变化,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而“行子复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无法想象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希望能够再次相见,就像过去一样,在嵩岳之下,在烟雾缭绕的藤萝丛中。这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别故乡、踏上旅途的复杂情感,既有思乡之情,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独,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蹉跎

    读音:cuō tuó

    繁体字:蹉跎

    英语:waste time; slips by with no accomplishment

    意思:
     1.失足。
      ▶《楚辞•王褒<九怀•株昭>》:

  • 平原

    读音:píng yuán

    繁体字:平原

    短语:平地 一马平川 坪 沙场

    英语:plane

    意思:
     1.广阔平坦的原野。
      ▶《左传•桓公元年》:“秋,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