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残句》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

意思:绿色水划云月,洞庭湖回来的路长。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残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描述一个地方的风景和人文,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首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幽静的地方,人们到了大天亮才起床,作者在那里休息,听了一夜的琴声。鱼很多,说明海很熟,药很少,说明山很贫。作者用鱼和药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个地方的富饶和贫瘠。接着,作者描述了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一个连接着吴越的地方,州连接着歙和池。山河环绕,是国家的屏障。作者用这些意象,表达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 在第二首诗中,作者描述了作者在洞庭湖边的经历。绿水轻舟,云月相伴,归路漫长。春桥垂下酒幔,夜栅上聚集着茶樯。箬影沉入溪水,苹花绕着城郭飘香。这些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湖光山色图。同时,野菜和山梅也出现在诗中,暗示了作者的生活环境是自然和谐的。 最后一首诗中,作者描述了经冬的野菜和未腊的山梅,以及半破的月亮。这些意象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风景和人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人听达曙,聊罢苏床琴。
[《海录碎事》]鱼多知海熟,药少觉山贫。
[以下《方舆胜览》]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
春桥垂酒幔,夜栅集茶樯。
箬影沉溪暖,苹花绕郭香。
《出守吴兴》经冬野菜青青色,未腊山梅树树花。
[《优古堂诗话》]半破前峰月。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洞庭

    读音:dòng tíng

    繁体字:洞庭

    英语:Dongting Lake

    意思:
     1.广阔的庭院。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

  • 云月

    读音:yún yuè

    繁体字:雲月

    意思:(云月,云月)

     1.云和月。有时也指云中的月。
      ▶唐·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
      ▶唐·杜甫《宿青草湖》诗:“寒

  • 路长

    读音:lù cháng

    繁体字:路長

    意思:(路长,路长)
    I
    路途遥远。
       ▶宋·李清照《渔家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II
    明·清时少数民族的首领。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