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二首》 杖屦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

杖屦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

意思:杖履不应离开尘世之外,旌麾早从日边来。

出自作者[宋]李弥逊的《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仙翁的,表达了对这位仙翁的敬仰之情。 首联“骑鲸破晓上崔嵬,人识仙翁第一回”,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仙翁骑鲸破晓,升天成仙的场景,表达了对仙翁的敬仰之情。这一联也表达了诗人对仙翁的独特认识,即仙翁是与众不同的,是值得人们记住的第一回。 颔联“杖屦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仙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仙翁的期待之情。诗人希望仙翁不要远离尘世,而是要经常在胜地出现,为人们带来福祉。同时,诗人也期待仙翁能够早日从日边带来旌麾,为人间带来和平与安宁。 颈联“墨头半为忧时改,青眼唯逢胜地开”,表达了诗人对仙翁的敬仰之情和对时局的关注之情。诗人认为仙翁的墨迹已经为时局改变了很多,而青眼则只会在胜地开放。这里的“墨头”和“青眼”都是借代修辞手法,分别代指仙翁的书法和眼神,表达了仙翁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 尾联“怪底尺书频寄雁,向来交味经陈雷”,表达了诗人对仙翁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之情。诗人认为仙翁经常寄书信给诗人,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这种友谊已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表达了对仙翁的敬仰、期待、思念和珍视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谊的珍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骑鲸破晓上崔嵬,人识仙翁第一回。
杖屦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
墨头半为忧时改,青眼唯逢胜地开。
怪底尺书频寄雁,向来交味经陈雷。

关键词解释

  • 杖屦

    读音:zhàng jù

    繁体字:杖屨

    意思:(杖屦,杖屦)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
      ▶《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

  • 不应

    读音:bù yīng

    繁体字:不應

    意思:(不应,不应)
    I

     1.不应该。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今小说•李公子

  • 尘外

    读音:chén wài

    繁体字:塵外

    意思:(尘外,尘外)
    犹言世外。
      ▶汉·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孟浩然《武陵泛舟》诗:“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