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薄伐》 薄伐元中策,论兵自古难。

薄伐元中策,论兵自古难。

意思:征伐元中策略,论战争自古难。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薄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战争的壮丽景象和历史变迁的诗篇。通过对汉唐将领在边疆地区征战的历史回顾,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薄伐元中策,论兵自古难”,表达了战争的艰难和策略的重要性。这句诗暗示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和精心的准备。 “汉唐频拓地,将帅几登坛”描绘了汉唐时期频繁拓展疆土的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古代将领的敬意和赞扬。这句诗也暗示了战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将领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绝漠兼天尽,交河荡日寒”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寒冷景象,表达了对战争艰苦条件的感慨。这句诗也展示了古代将领的勇气和决心,他们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仍然坚持战斗。 最后一句“不知大宛马,曾复到长安”表达了对古代战争中马匹的重要性的思考。这句诗也暗示了战争对于边疆地区的影响,以及战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战争的场景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古代战争的艰苦条件和马匹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历史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薄伐元中策,论兵自古难。
汉唐频拓地,将帅几登坛。
绝漠兼天尽,交河荡日寒。
不知大宛马,曾复到长安。
作者介绍 石延年简介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中策

    读音:zhōng cè

    繁体字:中策

    短语:下策

    英语:second best plan

    意思:I
    中等的计策。
       ▶《汉书•匈奴传下》:“周得中策,汉得下策

  • 自古

    读音:zì gǔ

    繁体字:自古

    英语:(since) ancient times

    意思:
     1.从古以来。
      ▶《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论

  • 薄伐

    读音:bó fá

    繁体字:薄伐

    意思:
     1.征伐;讨伐。
      ▶《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晋书•孙楚传》:“宣王薄伐,勐锐长驱,师次辽阳,而城池不守。”
      ▶清·吴伟业《

  • 策论

    读音:cè lùn

    繁体字:策論

    英语:discourse on politics

    意思:(策论,策论)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
      ▶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