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为从六国强,横人为横六国亡。
意思:从人是从六个国家强,横人为横六国灭亡。
出自作者[宋]周麟之的《读战国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纵横家苏秦、张仪的故事为引子,借古讽今,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进行了反思。诗中表达了对秦始皇不采纳纵横家计策,导致山东六国被轻易吞并的悲叹,同时也对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纵横捭阖、游说之士满座空谈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首联“从人为从六国强,横人为横六国亡”,通过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表达了纵横家们的命运。苏秦主张合纵,即联合六国抵抗强秦,最终成功;而张仪则主张连横,即分别与六国结盟,破坏合纵。然而,无论是纵横家们的成功还是失败,都与他们的策略是否被采纳有关。
颔联“悲夫不用摈秦计,从以委肉强虎狼”,表达了对秦始皇不采纳纵横家计策的悲痛。秦始皇没有采纳纵横家们的“摈秦计”,也就是排斥秦国的计策,结果导致山东六国被轻易吞并。这就像把肉交给虎狼一样,无法抵抗他们的侵略。
颈联“一朝秦甲下函谷,指挥朝魏如群羊”,描绘了秦始皇吞并六国的情景。一旦秦国的军队攻入函谷关,指挥着像群羊一样的魏国军队,毫不费力地攻占各国。这表达了对秦始皇轻易统一六国的讽刺。
尾联“我将西上吊兴亡,南山自有能言石”,表达了诗人对战国时期诸侯兴亡的思考和反思。诗人决定去探究这些兴亡的原因,去寻找能够诉说的石头,也就是南山上的能言石。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以纵横家苏秦、张仪的故事为引子,通过对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争和游说之士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讽刺,表达了对战争和政治的深刻见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和平和公正的期望,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