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前蔚州崔使君》 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

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

意思:打回脱剑给铜鱼,塞雁迎风躲避隼旗。

出自作者[唐]马戴的《赠前蔚州崔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欲识前时为郡政,校成上下考新书。》是一首描绘官员在处理政务之余,潜心编纂书籍的诗篇。通过对战事归来、大雁避让、编纂新书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对政务的热爱。 首句“战回脱剑绾铜鱼”,诗人以战斗结束后的场景开篇,暗示了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可能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脱下战剑,绾上铜鱼,铜鱼是古代官印的一种,这里暗示了诗人结束公务后的身份转换,从战斗的将军转变为负责政务的官员。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从战场到官场的转变,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责任担当。 “塞雁迎风避隼旟”一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塞北的大雁在秋风中避让飞隼的情景。这一景象既体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尊重。同时,“避隼旟”也暗示了他在公务之余,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欲识前时为郡政,校成上下考新书”,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过去在郡中为政的反思和总结。他认识到自己过去在治理地方事务中取得的成绩,并以此为鉴,认真总结自己的得失。他不仅关注政务的处理,更注重对地方治理的反思和总结,体现了诗人对为政之道的高度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战事归来、大雁避让、编纂新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公务之余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为政之道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对为政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
欲识前时为郡政,校成上下考新书。
作者介绍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一说江苏省东海县或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关键词解释

  • 铜鱼

    读音:tóng yú

    繁体字:銅魚

    意思:(铜鱼,铜鱼)

     1.见“铜鱼符”。
     
     2.借指太守的官职。
      ▶唐·李嘉祐《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自顾衰客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 塞雁

    读音:sāi yàn

    繁体字:塞雁

    意思:亦作“塞鴈”。
     塞鸿。
      ▶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

  • 迎风

    读音:yíng fēng

    繁体字:迎風

    英语:in the wind

    意思:(迎风,迎风)

     1.汉代楼观名。
      ▶《汉书•扬雄传上》:“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

  • 脱剑

    读音:tuō jiàn

    繁体字:脫劍

    意思:(脱剑,脱剑)

     1.解下佩剑。比喻弃武修文。语出《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说,通“脱”。
      ▶《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脱

  • 鱼塞

    引用解释

    即鱼簖。塞,通“ 簺 ”。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一:“ 晋 吴隶 为鱼塞於 云湖 有大鱼化为人,语 隶 云:‘晚有大鱼攻塞,切勿杀。’ 隶 许之。”参见“ 鱼籪 ”。

    读音:yú sāi

  • 隼旟

    读音:sǔn yú

    繁体字:隼旟

    意思: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语本《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唐·刘禹锡《泰娘歌》:“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