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愚溪二首》 草圣木奴安在哉,荒榛无处认池台。

草圣木奴安在哉,荒榛无处认池台。

意思:在圣树奴在哪里呢,荒榛无处认池台。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愚溪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历史遗迹的哀悼和怀念。通过对草圣木奴和昔日池台等遗迹的荒榛和凄凉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草圣木奴安在哉,荒榛无处认池台”,诗人首先描绘了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草圣木奴已经无处寻觅,只有一片荒榛覆盖着曾经的池台。这里的“草圣”是指草书大家张旭,而“木奴”则可能是指三国东吴的著名诗人陆机,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诗人通过描绘这些遗迹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伤心惟有溪头月,曾识仪曹半面来”一句,诗人通过描绘溪头明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溪头月”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曾识仪曹半面来”则表达了对过去某人的记忆。诗人通过这种象征和回忆,唤起了读者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描绘荒凉的遗迹和明月的回忆,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圣木奴安在哉,荒榛无处认池台。
伤心惟有溪头月,曾识仪曹半面来。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草圣

    读音:cǎo shèng

    繁体字:草聖

    英语:Sage of Calligraphy

    意思:(草圣,草圣)
    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汉代张芝、唐代张旭等。
      ▶晋·卫恒《四

  • 无处

    读音:wú chǔ

    繁体字:無處

    意思:(无处,无处)
    I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孟子•公孙丑下》:“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注:“我在

  • 木奴

    读音:mù nú

    繁体字:木奴

    意思: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氾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

  • 安在

    读音:ān zài

    繁体字:安在

    详细释义:1.健在,平安无事。
    2.何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周公吐哺待贤,今

  • 池台

    读音:chí tái

    繁体字:池檯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