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 自古兴亡不须问,风铃闲听响幡幢。

自古兴亡不须问,风铃闲听响幡幢。

意思:从古代兴亡不须问,大风铃闲听响幡幢。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遗迹的赞美诗,通过对扬州城内一处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首句“荒台残垒旧名邦,曾说王师此受降。”描绘了诗中所要表达的古迹——一座荒废的古堡,这个地方曾经是王师受降的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西汉衣冠拜原庙,五天龙象护经窗。”描绘了古堡内原庙的场景,曾经的西汉名士在这里拜祭,而这里也受到天龙八部的护佑。这是对古迹的进一步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神佛的敬畏。 “蜀冈井味人犹品,隋帝宫基阙尚双。”这两句描绘了古迹周围的生活场景,人们还在饮用附近的山泉水,而隋帝的宫殿基址和阙楼仍然存在。这是对古迹周围生活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迹的尊重。 最后,“自古兴亡不须问,风铃闲听响幡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他觉得历史兴亡不必过多追问,只需要静静地聆听风铃的声音和幡幢的摇曳。这是一种对历史的超然态度,也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描绘的历史场景、人物和生活都充满了历史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历史赞美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荒台残垒旧名邦,曾说王师此受降。
西汉衣冠拜原庙,五天龙象护经窗。
蜀冈井味人犹品,隋帝宫基阙尚双。
自古兴亡不须问,风铃闲听响幡幢。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兴亡

    读音:xīng wáng

    繁体字:興亡

    短语:盛衰

    英语:rise and fall

    意思:(兴亡,兴亡)

     1.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风铃

    读音:fēng líng

    繁体字:風鈴

    短语:车铃 警铃 门铃

    英语:windbell

    意思:(风铃,风铃)
    殿阁塔檐的悬铃,风吹发出响声,故称。
      ▶唐·

  • 自古

    读音:zì gǔ

    繁体字:自古

    英语:(since) ancient times

    意思:
     1.从古以来。
      ▶《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论

  • 幡幢

    读音:fān zhuàng

    繁体字:幡幢

    意思:
     1.即幢幡。
      ▶唐·黄滔《辞府相》诗:“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七:“庐山·远法师命尽之日,山中峰涧寺落,皆见千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