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子静》
晤晤非无得,疏慵政略同。
晤晤非无得,疏慵政略同。
意思:
韦晤晤不是没有得到,疏慵政略同。
出自作者[宋]刘子翚的《寄子静》
全文创作背景
《寄子静》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刘子翚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经常遭受外敌的侵略,内乱也频繁发生。这样的社会环境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寄子静》这首诗中,刘子翚表达了对友人子静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综上所述,《寄子静》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以及诗人对友人子静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等情感因素。
相关句子
亲戚可晤晤,书史可精研。
-- 出自《和陶咏贫士七首》作者:[宋]吴芾
倘遂一晤晤,足慰千载思。
-- 出自《晚出田间》作者:[宋]汪炎昶
挥犀方晤晤,浮鷁又催行。
-- 出自《送房陵倅韦同年二首》作者:[宋]王炎
晤晤得正人,颇欣富方谷。
-- 出自《次三月望日出游》作者:[宋]洪皓
非无原壤杖,非无少正铍。
-- 出自《击蛇笏》作者:[宋]白珽
非无新好。
-- 出自《答赵景猷》作者:[魏晋]曹摅
尊酒客非无。
-- 出自《送酒诚斋将以五字》作者:[宋]张镃
非无胸中画。
-- 出自《赠友人其三》作者:[唐]李白
豁悟非无渐。
-- 出自《八关斋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田二顷,非无粟。
-- 出自《满江红·细阅浮生》作者:[宋]吴潜
官四品,非无禄。
-- 出自《满江红·细阅浮生》作者:[宋]吴潜
折得疏梅香满袖。
-- 出自《清平乐·波纹碧皱》作者:[宋]晏几道
蟠极得疏梅,凛凛有高致。
-- 出自《群玉五咏·梅坞》作者:[宋]李弥逊
冲行逢缟袂,迫视得疏梅。
-- 出自《疏梅》作者:[宋]陈棣
安闲赖禅伯,复得疏尘蒙。
-- 出自《酬友人见寄新文》作者:[唐]孟郊
姓名莫能知,况可得疏亲?
-- 出自《乙巳秋暮独酌》作者:[宋]陆游
吾曹得疏放,醉墨洒层巅。
-- 出自《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作者:[宋]黄公度
身能全进退,人可得疏亲。
-- 出自《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作者:[宋]楼钥
卡尔中山愿略同。
-- 出自《十月七日,毛主席书来,有“尊诗慨当以慷》作者:[近代]柳亚子
大抵豪杰士,所见处略同。
-- 出自《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作者:[宋]刘黻
英雄见略同,明公试思之。
-- 出自《送碧梧入府》作者:[宋]许月卿
予疏已先,所见略同。
-- 出自《赠衡阳簿林士恺》作者:[宋]赵汝腾
鼓瑟人何在,弹筝意略同。
-- 出自《舟中夜闻弹筝》作者:[宋]胡仲弓
所寓乃略同,苍苔共岑寂。
-- 出自《丙辰吟》作者:[宋]刘黻
诗句原文
有约来何晚,行吟溯远风。
老怀清似水,双鬓乱如蓬。
晤晤非无得,疏慵政略同。
秋来湖上集,只是欠单公。
作者介绍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关键词解释
政略
读音:
zhèng lüè
繁体字:
政略
意思:
政治策略。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决定对时事问题应取之政策及政略。”
▶沙汀《记贺龙》十九:“他一再强调:正确的政略是正确的战略的基础。”
政略详解
略同
亦作“畧同”。大致相同。《汉书·平当传》:“﹝ 平当 ﹞文雅虽不能及 萧望之 、 匡衡 ,然指意略同。”《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徽 甚异之,称 统 当为 南州 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 淄青 、 恒冀 两道,与 蔡州 气类略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少保才识》:“公所对与其所预计畧同,以是尤敬服之
略同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