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田家宅》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意思:奉诚园里地,墙缺被野草。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过田家宅》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安邑南门外奉诚园的景象,通过描绘园中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句“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在平实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一个荒芜的园林,它的围墙已经残缺不全,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坍塌,露出了园内的荒草和野蒿。这里用“板筑”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园林围墙的残破,给人一种破败的感觉。同时,“高”字也暗示了这座园林曾经的高贵和辉煌,而今却已无人问津,无人照料,显得格外的高大和孤独。 第二句“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进一步描述了园内的景象。原本的园林,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墙垣坍塌,露出了园内的荒草和野蒿。这里的“蓬蒿”不仅指野草,也暗喻了园内曾经存在的繁华和辉煌都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片荒芜。 整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简洁明快地描绘了奉诚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这座园林曾经的主人深深的同情和怜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凄凉荒芜的园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安邑南门外,谁家板筑高。
奉诚园里地,墙缺见蓬蒿。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蓬蒿

    读音:péng hāo

    繁体字:蓬蒿

    英语: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意思: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