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百舌》 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

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

意思:蓝色毛没有文章,尖啄苦腾说。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百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对那些巧舌如簧、善于诡辩、巧言令色的丑恶嘴脸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首句“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用冬天寒风中的树木比喻那些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人,而那些善于言辞、巧舌如簧的人则如同春风吹拂下的草木,无风自动,多舌多言。这种对比鲜明,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用鸟的羽毛和尖嘴来比喻那些善于诡辩、巧言令色的人。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辞,却能巧妙地运用尖嘴进行诡辩和攻击,让人防不胜防。 “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进一步描绘了这些人的特点,他们如同高高的树上的鸟儿,总是能够抓住机会,窃窃私语,泄露机密或诡辩言论,让人感到可恶和可恨。 “只未学凤凰,有亦学不彻”,这是对那些善于诡辩、巧言令色的人的讽刺和批评。他们没有凤凰那样的高贵品质和道德修养,却总是想模仿凤凰的样子,但总是学不彻、学不到位,让人感到可笑和可悲。 最后,“伤哉古辩士,往往遭车裂”,是对那些善于诡辩、巧言令色的人的悲叹和同情。他们虽然有着出色的口才和辩论能力,但却往往因为过于追求名利和权力而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和尊严,最终遭受了惨重的后果。 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鸟儿的比喻和对人的讽刺,表达了对那些善于诡辩、巧言令色的人的批判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真实、善良、道德等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
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
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
只未学凤皇,有亦学不彻。
伤哉古辩士,往往遭车裂。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文章

    读音:wén zhāng

    繁体字:文章

    短语:稿子 章

    英语:article

    意思: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墨子•非乐上》:“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 无文

    读音:wú wén

    繁体字:無文

    意思:(无文,无文)

     1.没有文字记述。
      ▶《书•洛诰》:“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孔传:“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

  • 腾说

    读音:téng shuō

    繁体字:騰說

    意思:(腾说,腾说)

     1.传播言论,宣扬主张。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或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