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坐涧边石上》 三面青山园竹篱,人间无路访安危。

三面青山园竹篱,人间无路访安危。

意思:三面青山园竹篱笆,人间无路访问安全。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坐涧边石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面青山园竹篱,人间无路访安危。扶筇共坐槎牙石,涧水悲鸣无歇时》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它以青山园的竹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探访安危的场景,通过扶筇共坐和涧水悲鸣等细节,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首句“三面青山园竹篱”描绘了一个被三面青山环绕的园子,园子周围是茂密的竹篱。这样的描绘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人间无路访安危”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园子的向往和探访的渴望。尽管人间无路可走,但诗人仍然坚定地前往,表达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好奇。 “扶筇共坐槎牙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探访的过程。他扶着筇杖,坐在槎牙石上,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这里的“槎牙石”可能指的是形态各异、参差不齐的石头,给人一种自然野趣的感觉。 “涧水悲鸣无歇时”则以涧水悲鸣为衬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和深沉。涧水不断流淌,发出悲鸣般的声响,这种声音不断,没有停歇的时候,给人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青山园的竹篱、探访安危的过程以及涧水的悲鸣,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好奇,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面青山园竹篱,人间无路访安危。
扶筇共坐槎牙石,涧水悲鸣无歇时。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竹篱

    读音:zhú lí

    繁体字:竹籬

    英语:bamboo fence

    意思:(竹篱,竹篱)
    用竹编的篱笆。
      ▶《南史•王俭传》:“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
      ▶南唐·李中《寄

  • 青山

    读音:qīng shān

    繁体字:青山

    意思:
     1.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四游记•玉

  • 三面

    读音:sān miàn

    繁体字:三麵

    意思:
     1.三个方向,三方面。
      ▶《汉书•张良传》:“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 安危

    读音:ān wēi

    繁体字:安危

    短语:摇摇欲坠 千钧一发 间不容发 危险 危殆 危 凶险 引狼入室 悬乎 岌岌可危 鱼游釜中 危如累卵 险恶 悬 朝不保夕 如履薄冰 危亡 危象 危在旦夕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