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意思:马死了七年仍怅望,知道自己不是太多感情。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

全文赏析

这首诗《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是一首对历史和现实深度反思的作品。它描绘了路旁的墓地,蒿草长满,壁上的题诗已经长满藓苔,这些景象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首句“路傍埋骨蒿草合”描绘了路旁的墓地景象,蒿草长得如此高深,几乎掩盖了墓碑和尸骨,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第二句“壁上题诗尘藓生”则描绘了墓地旁的墙壁上,题诗已经长满了藓苔,这些诗或许是过往的游子对逝去的人的怀念,但时间的流逝已经让这些诗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苍凉、悲凉的氛围,让人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是对这种思考的深入。马死七年仍然怅望,这里的“马”可能象征着逝去的人的朋友或亲人,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到故乡,只能在远方默默地思念着。诗人自知这样过于多情,过于留恋过去,但是这种情感又是无法避免的。 这首诗通过描绘路旁的墓地和马死七年仍然怅望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怀念和留恋等主题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反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过于留恋过去,也不要对未来过于悲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自知

    读音:zì zhī

    繁体字:自知

    英语:know

    意思:
     1.认识自己;自己明瞭。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鲁昭公曰

  • 多情

    读音:duō qíng

    繁体字:多情

    英语:acracholia

    意思:
     1.富于感情,常指对情人感情深挚。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