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藉沩山寺,堂堂忠献坟。
意思:藉藉沩山寺,堂堂忠献坟。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送晁舅翁子应过宁乡谒令李思求》
全文赏析
这首诗《藉藉沩山寺,堂堂忠献坟》是一首对沩山寺和忠献坟的赞美之诗。作者通过描绘寺庙的幽静、壮丽,以及忠献坟的庄严、肃穆,表达了对这两处景点的敬仰之情。
首句“藉藉沩山寺”中的“藉藉”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声鼎沸、喧嚣不已的场景,而“沩山寺”则是诗中描绘的对象。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寺庙的幽静和神秘。
“堂堂忠献坟”则是对忠献坟的赞美,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之情。这句诗中的“堂堂”一词,形容坟墓高大、庄严,给人以肃穆之感。
接下来的诗句“幽光发泉石,义气惨风云”,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和坟墓的壮丽景象。其中,“幽光”和“泉石”形容寺庙的幽静和秀美,“义气惨风云”则描绘了忠献坟的庄严和肃穆,仿佛天地间的正气凝聚于此,使风云为之变色。
“文舅雅能赋,令君深发好”这两句诗则是对寺庙和坟墓的赞美之词,表达了对寺庙和逝者的敬仰之情。其中,“文舅”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亲人,而“令君”则是指寺庙中的僧人或管理者。他们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赋,令人深感敬佩。
最后一句“悬知契谈麈,不待对炉熏”,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和逝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寺庙中僧人的期待之情。作者认为,与僧人交谈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无需借助炉香来传递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沩山寺和忠献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两处景点的敬仰之情和对寺庙中僧人的期待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