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意思:只有夜焚香礼遗留,空林月出来才应回。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高僧居住环境的诗,通过对高僧居处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僧清净、淡泊品质的敬仰之情。 首联“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描绘了高僧居住的环境,仿佛就像天台山一样清幽静谧。锡仗铜瓶是对高僧修行生活的象征,代表着高僧的修行和智慧。而绿苔则增添了环境的幽静和古朴之感。 颔联“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进一步描绘了居处的环境,竹巷雨晴,春鸟啭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山房日午,老人来此,更显出居处的清净和人气。 颈联“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用生动的描写,将居处的环境描绘得更为生动有趣。园中的鹿走过椒枝,潭底的龙游动水沫,这些细节描绘出环境的生动和神秘。 尾联“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夜晚向高僧的遗像焚香礼拜,直到空林月出才离开。这表现出诗人对高僧的敬仰和尊重,也表达了对高僧清净、淡泊品质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居处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僧清净、淡泊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高僧的尊重和敬仰,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
竹巷雨晴春鸟啭,山房日午老人来。
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空林

    读音:kōng lín

    繁体字:空林

    意思:
     1.渺无人迹的树林。
      ▶晋·张协《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

  • 遗像

    读音:yí xiàng

    繁体字:遺像

    英语:a portrait of the deceased

    意思:(遗像,遗像)
    亦作“遗象”。
     
     1.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

  • 独夜

    读音:dú yè

    繁体字:獨夜

    意思:(独夜,独夜)

     1.一人独处之夜。
      ▶汉·王粲《七哀诗》之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唐·杜甫《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焚香

    读音:fén xiāng

    繁体字:焚香

    英语:cense

    意思: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
      ▶宋·王谠《唐语林

  • 礼遗

    读音:lǐ yí

    繁体字:禮遺

    意思:(礼遗,礼遗)
    指馈赠之物。
      ▶《后汉书•郑均传》:“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
      ▶《晋书•隐逸传•氾腾》:“太守张閟造之,闭门不见,礼遗一无所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