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要离家》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意思:忍死屠骨肉,看自己像蜉蝣。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要离家》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悲愤的笔触,对那些残暴的统治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勇行为的崇高敬意和对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 首联“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描绘了一个凄凉而荒芜的场景,为全诗定下了悲怆的基调。颔联“云是要离家,令人生古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家的哀愁和忧虑,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 颈联“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则是对英勇行为的赞扬,表达了对那些有胆有识、英勇无畏的人的敬意。这一联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与前文的悲凉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诗中通过对那些残忍的统治者的批判,表达了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中提到了“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的悲惨事件,以及“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的英勇行为,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最后,“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表达了对那些壮志未酬的英雄的敬意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无法改变社会现状的人的同情和支持。 整首诗以悲怆的笔触,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勇行为的崇高敬意和对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性,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
云是要离家,令人生古愁。
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
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
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蜉蝣

    读音:fú yóu

    繁体字:蜉蝣

    短语:旋毛虫 有孔虫 纤毛虫 柞蚕 夜光虫 象鼻虫 三叶虫 草履虫 蠕虫 五倍子虫 疟原虫 变形虫 水螅 鞭毛虫 血吸虫 蛲虫 牛虻 蛔虫 瓢虫 珊瑚虫 阿米巴 钩虫

  • 骨肉

    读音:gǔ ròu

    繁体字:骨肉

    英语:(n) flesh and blood; blood relation; kin

    意思:
     1.指身体。
      ▶《礼记•檀弓下》:“骨肉归复于土,命

  • 忍死

    读音:rěn sǐ

    繁体字:忍死

    意思:谓临终不肯绝气,有所期待;在死前勉力从事。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顿首流涕”南朝·宋·裴松之注:“朕忍死待君,君其与爽辅此。”
      ▶唐·卢纶《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