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同年某》 猿声齐下泪,七千里外,谁送孤儿寡妇船。

猿声齐下泪,七千里外,谁送孤儿寡妇船。

意思:猿声齐下眼泪,七千里外,谁送孤儿寡母船。

出自作者[清]纪昀的《挽同年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悲怆的笔调,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场景,表达了对离散亲人的深深哀思。 首句“雁塔共题名,十八年前,同游走马看花院”,描述了十八年前,一群年轻人一同游走马看花院的欢乐场景。走马看花院,即供人骑马并观赏花木的园林,这象征着青春的欢乐和无忧无虑。然而,这欢乐的记忆现在却充满了苦涩,因为他们已经分离,各自飘零。 “猿声齐下泪,七千里外,谁送孤儿寡妇船”一句,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场景。猿声象征着哀伤,而齐下泪更是表达了离别的哀痛。七千里外,表示了离别的距离之远,暗示了分离的痛苦。而谁送孤儿寡妇船,则表达了对分离后孤苦伶仃的担忧和哀伤。 整首诗以时间、地点和事件为线索,通过描绘十八年前的欢乐和现在的悲痛,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离散亲人的深深哀思,以及对孤独和无助的深深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沉重的笔调,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哀伤,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雁塔共题名,十八年前,同游走马看花院。
猿声齐下泪,七千里外,谁送孤儿寡妇船。
作者介绍 纪昀简介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关键词解释

  • 孤儿寡妇

    引用解释

    男子死后所遗留的妻子、儿女。《后汉书·陈龟传》:“战夫身膏沙漠,居人首係马鞍。或举国掩尸,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城空,野无青草,室如悬磬。”《晋书·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 曹孟德 、 司马仲达 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教我撇下孤儿寡妇,如何是了?” 清 和邦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