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一登太室中峰》 半壁云树昏,山根已滂霈。

半壁云树昏,山根已滂霈。

意思:半壁树昏,山根已经像下。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一登太室中峰》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日夕望苍崖,崭崭在天外,及来步其巅,下见河如带。半壁云树昏,山根已滂霈》是一首对自然风景进行描绘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苍崖、天外之景、河如带、云树昏、山根已滂霈等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两句“日夕望苍崖,崭崭在天外”,诗人以日夕时分仰望苍崖的景象开头,突出了苍崖的高峻和挺拔。其中,“望”字表达了诗人的向往和期待,“崭崭”则生动地描绘出苍崖的峻峭和挺拔,仿佛直插云天。 接下来,“及来步其巅,下见河如带”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登上苍崖之后所看到的景象。这里,“步其巅”与前文的“望”相呼应,进一步描绘了苍崖的高峻和险要。而“下见河如带”则描绘了从苍崖之巅俯视下的景色,河水如带,蜿蜒曲折,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半壁云树昏,山根已滂霈”两句则是对画面细节的深入描绘。诗人以“半壁云树昏”描绘苍崖半隐于云树之境,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立体。而“山根已滂霈”则描绘了山脚下已经水溢成灾的景象,与前文的“河如带”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苍崖的高度和影响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崖高峻、云树缭绕、河水蜿蜒的自然风景画。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传递出对人生短暂、世事变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夕望苍崖,崭崭在天外,及来步其巅,下见河如带。
半壁云树昏,山根已滂霈。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云树

    读音:yún shù

    繁体字:雲樹

    意思:(云树,云树)

     1.云和树。
      ▶南朝·梁·刘孝威《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唐·王维《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

  • 山根

    读音:shān gēn

    繁体字:山根

    英语:mountain root

    意思:
     1.山脚。
      ▶汉·焦赣《易林•贲之明夷》:“作室山根,人以为安;一昔崩颠,破我壶飧。”
      ▶

  • 半壁

    读音:bàn bì

    繁体字:半壁

    英语:half

    意思:
     1.半堵墻壁。
      ▶北周·庾信《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床书。”
      ▶唐·王季友《观于舍人壁画山水》诗:“

  • 滂霈

    读音:pāng pèi

    繁体字:滂霈

    意思:同“滂沛”。
     
     1.水流广大貌。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月将回照,水即悬流,滂霈崖岭,临注谿壑。”
      ▶唐·柳宗元《及大会议国子祭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