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敦煌乐》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意思:白雁西风紫塞,黑雕落天黄沙。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敦煌乐》

全文赏析

这首诗《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是一首描绘边疆生活的诗,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士兵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先,诗的开头“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描绘了边疆的早晨,角声悠扬,梅花已凋,远处的胡云与秦霞相接,预示着边疆生活的艰辛。这里的“角声”象征着边疆的战争和生活的艰难,“梅花”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白雁在秋风中飞舞,紫色的山脉上,战士们面对着落日和黄沙。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悲凉,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这两句描绘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汉使牧羊,象征着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和忠诚奉献。阏氐上马琵琶,则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士兵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人希望这些士兵能够回到家乡,但现实却让他们远离家乡,只能在梦中回到云阙。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无奈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士兵们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景象和情感都非常深刻,让人感到悲凉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作者介绍 杜审言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紫塞

    读音:zǐ sāi

    繁体字:紫塞

    意思:北方边塞。
      ▶晋·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唐·

  • 黄沙

    读音:huáng shā

    繁体字:黃沙

    意思:(黄沙,黄沙)

     1.沙土。
      ▶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崤·函脱尘垢。”
      ▶明·归有光《初发白河》诗之二:“胡风刮地起

  • 西风

    读音:xī fēng

    繁体字:西風

    英语:west wind

    意思:(西风,西风)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 白雁

    读音:bái yàn

    繁体字:白雁

    意思:见“白鴈”。

    解释:1.见\"白鴈\"。

    造句:清江天水笺③,白雁云烟字④。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白雁

  • 皂雕

    读音:zào diāo

    繁体字:皂雕

    意思:亦作“皂鵰”。亦作“皁雕”。亦作“皁鵰”。
     一种黑色大型勐禽。
      ▶唐·王昌龄《城傍曲》:“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鵰。”
      ▶唐·杜甫《呀鹘行》:“强神非

  • 落日

    读音:luò rì

    繁体字:落日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