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粉泪(56首)》 四方烽火入边城,修庙扶乩更念经。

四方烽火入边城,修庙扶乩更念经。

意思:四方烽火到边城,修庙扶乩重新念经。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金粉泪(56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方烽火入边城,修庙扶乩更念经。国削民奴皆细事,首宜复古正人心》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诗篇。它通过描绘战争、庙宇、扶乩和念经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恢复传统道德和人心秩序的强烈呼吁。 首先,诗中的“四方烽火入边城”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频繁,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心疾首。同时,“修庙扶乩更念经”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以及在战乱时期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这些场景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接着,“国削民奴皆细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他认为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都是小事,只有首先恢复传统道德和人心秩序,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最后,“首宜复古正人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强烈呼吁,他主张恢复古代的道德规范和人心秩序,以重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类文明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和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信仰、道德和人心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公正、道德重建和人心秩序的重要性,同时也启示我们追求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方烽火入边城,修庙扶乩更念经。
国削民奴皆细事,首宜复古正人心。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扶乩

    读音:fú jī

    繁体字:扶乩

    英语:form of planchette writing

    意思:一种迷信活动。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术士制丁字形木架,其直端顶部悬锥下垂。架放在沙盘上,由两人各以

  • 念经

    读音:niàn jīng

    繁体字:念經

    英语:patter

    意思:(念经,念经)
    朗读或背诵宗教经文。
      ▶五代·齐己《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相对惟溪寺,初宵闻念经。”
      ▶

  • 边城

    读音:biān chéng

    繁体字:邊城

    意思:(边城,边城)

     1.指靠近国界的城市。
      ▶《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

  • 四方

    读音:sì fāng

    繁体字:四方

    短语:方块 方框

    英语:four-way

    意思: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

  • 烽火

    读音:fēng huǒ

    繁体字:烽火

    短语:乱 仗 战祸 战争 战乱 战 战事 干戈 兵戈 刀兵

    英语:signal fire

    意思:
     1.古时边防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