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剡原九曲(九首)》 清景不足娱,昔人岂辞诏。

清景不足娱,昔人岂辞诏。

意思:清景不够娱乐,从前的人岂能推辞诏令。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剡原九曲(九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欲知溪流长》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溪流、舟行、斜照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欲知溪流长,百转来越峤”中,“越峤”指的是越地的山峰,诗人用“百转”来形容溪流的漫长曲折,表达了溪流源远流长、蜿蜒曲折的特点。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溪流的喜爱之情,因为只有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才会对溪流的曲折和漫长产生如此深刻的感受。 “舟行安能极,岚路入斜照”描绘了舟行在溪流中,随着溪流的曲折而不断改变方向,而这条溪流在山岚的环绕中显得更加美丽。同时,诗人也描绘了夕阳斜照下的山岚小路和溪流,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受。 “清景不足娱,昔人岂辞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自然美景虽然不能给人带来欢乐,但它却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值得人们去欣赏和赞美。 最后两句“石砚久谁磨,空林闭遗庙”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想象着过去的文人墨客在空寂的林中磨石砚的情景,同时也思考着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未来。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深沉而思考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过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欲知溪流长,百转来越峤。
舟行安能极,岚路入斜照。
清景不足娱,昔人岂辞诏。
石砚久谁磨,空林闭遗庙。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清景

    读音:qīng jǐng

    繁体字:清景

    意思:
     1.犹清光。
      ▶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三辰蔽于天,则清景暗于地。”
      ▶唐·储

  • 不足

    读音:bù zú

    繁体字:不足

    短语:贫乏 左支右绌 缺乏 短小 青黄不接 匮 枯竭 紧张 匮乏 捉襟见肘

    英语:lacking

    意思:
     1.不充足,

  • 娱昔

    读音:yú xī

    繁体字:娛昔

    意思:(娱昔,娱昔)
    欢度夜晚。
      ▶《楚辞•大招》:“魂乎归徕,以娱昔只。”
      ▶王逸注:“昔,夜也……昔,一作夕。”

    解释:1.欢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