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
意思: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
出自作者[宋]孟宾于的《献主司》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雨后蝉鸣、隔溪重湖、忆昔家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那堪雨后更闻蝉”,诗人用雨后蝉鸣来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压抑和孤独。而“更”字则表达了这种压抑和孤独的程度更深。蝉鸣在雨后显得更加凄凉,让人无法自拔。
“溪隔重湖路七千”,诗人通过描绘隔溪、重湖这样的地理环境,表达出一种遥远的距离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家乡的隔离和疏远。而“路七千”这样的数字,也给人一种艰辛和漫长之感。
“忆昔故园杨柳岸”,诗人通过回忆家乡的杨柳岸,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杨柳岸,可能是诗人家乡的一个标志性地点,也可能是诗人心中一个美好的记忆。
“全家送上渡头船”,诗人用全家送上渡头船这一场景,表达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里的渡头船,可能是诗人回乡的唯一途径,也可能是诗人对家乡的最后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蝉鸣、隔溪重湖、忆昔家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共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执着,即使与家乡隔离再远,也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 那堪更别离。-- 出自《菩萨蛮·三年江上风吹泪》作者:[宋]舒亶
- 那堪枕上闻。-- 出自《菩萨蛮·杜鹃只管催归去》作者:[宋]李处全
- 那堪万点红雨。-- 出自《渔家傲·一片花飞春已暮》作者:[金]段克己
- 那堪频听。-- 出自《剔银灯·一夜隋河风劲》作者:[宋]沈邈
- 那堪更别离。-- 出自《阮郎归·褪花新绿渐团枝》作者:[宋]秦观
- 那堪更别离。-- 出自《阮郎归·褪花新绿渐团枝》作者:[宋]秦观
- 老大那堪说!-- 出自《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作者:[宋]辛弃疾
- 那堪多病。-- 出自《月照梨花/河传》作者:[宋]陆游
- 那堪酒醒。-- 出自《点绛唇·离绪千重》作者:[宋]赵长卿
- 那堪亲见。-- 出自《洛阳春/一落萦》作者:[宋]陈师道
- 雨后天涯。-- 出自《柳梢青·雨後天涯》作者:[宋]张鎡
- 雨后小池台。-- 出自《菩萨蛮·柳桥花坞南城陌》作者:[宋]舒亶
- 雨后纵多睛。-- 出自《菩萨蛮·闲庭草色侵阶绿》作者:[宋]赵子发
- 雨后凉生早。-- 出自《虞美人·翻翻翠叶梧桐老》作者:[宋]叶梦得
- 趁清明、雨后游嬉。-- 出自《南楼令 老友刘景仪,去秋以星术之书推测年》作者:[元]谢应芳
- 苒苒萋萋雨后村。-- 出自《鹧鸪天·苒苒萋萋雨后村》作者:[元]李晏
- 凄凄更闻私语。-- 出自《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作者:[宋]姜夔
- 凄凄更闻私语。-- 出自《齐天乐·丙辰岁》作者:[宋]姜夔
- 更闻台阁求三语。-- 出自《同崔傅答贤弟》作者:[唐]王维
- 更闻何处鸣羌管。-- 出自《一斛珠·寒冰初泮》作者:[宋]无名氏
- 断云疏雨後,更闻蝉。-- 出自《小重山·隔水桃花□□□》作者:[宋]贺铸
- 隔重门。-- 出自《豆叶黄/忆王孙》作者:[宋]张元干
- 淮岸隔重洲。-- 出自《望海潮·危岑孤秀》作者:[宋]史隽之
- 花柳隔重扃。-- 出自《南乡子·花柳隔重扃》作者:[宋]朱埴
- 歌吹隔重阍。-- 出自《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作者:[唐]韦庄
- 朱楼从此隔重城。-- 出自《临江仙·经乱关河生死别》作者:[现代]沈祖棻
- 西湖路。-- 出自《秦楼月 即忆秦娥 北曲聊乐府后集苏堤渔唱》作者:[元]张可久
- 西湖路咫尺。-- 出自《兰陵王·柳花白》作者:[宋]施岳
- 西湖路,成倦客。-- 出自《应天长·暮屏翠冷》作者:[宋]张矩
- 出门便是西湖路。-- 出自《秦楼月 即忆秦娥 北曲聊乐府后集苏堤渔唱》作者:[元]张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