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谢山人归江夏》 携琴一醉杨柳堤,日暮龙沙白云起。

携琴一醉杨柳堤,日暮龙沙白云起。

意思:带着琴一喝醉了杨柳堤,一天傍晚龙沙白云升起。

出自作者[唐]陈陶的《送谢山人归江夏》

全文赏析

这首诗《黄鹤春风二千里,山人佳期碧江水。携琴一醉杨柳堤,日暮龙沙白云起。》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先,诗的首句“黄鹤春风二千里,山人佳期碧江水。”便以黄鹤和春风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的、充满诗意的场景。黄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春风则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活力和色彩。诗人在这里以黄鹤和春风为背景,表达了与佳人相隔二千里,但佳期如约而至的情感。 “携琴一醉杨柳堤”,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带着琴去杨柳堤欣赏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杨柳堤在春天是美丽的,绿树成荫,柳絮飘飞,让人心旷神怡。而诗人带着琴去,更增添了诗的意境和韵味。 “日暮龙沙白云起”一句,将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龙沙是塞北的代称,常用来象征边塞的壮丽和雄浑。在这里,诗人用“日暮龙沙白云起”来描绘夕阳西下时,边塞的草原上白云升腾的景象,给人一种壮美之感。同时,“日暮”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相聚的短暂,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黄鹤、春风、杨柳堤和龙沙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蕴含着深深的离愁和别恨,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鹤春风二千里,山人佳期碧江水。
携琴一醉杨柳堤,日暮龙沙白云起。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关键词解释

  • 龙沙

    读音:lóng shā

    繁体字:龍沙

    英语:desert beyond the Chinese Great Wall

    意思:(龙沙,龙沙)

     1.即白龙堆。
      ▶《后汉书•班超

  • 白云

    读音:bái yún

    繁体字:白雲

    英语:white clouds

    意思:(白云,白云)

     1.白色的云。
      ▶《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庄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 云起

    读音:yún qǐ

    繁体字:雲起

    意思:(云起,云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汉·刘歆《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梁·刘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