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司马迁》 高辞振幽光,直笔诛隐恶。

高辞振幽光,直笔诛隐恶。

意思:高拒绝振幽光,秉笔直书杀隐恶。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司马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位古代文人的赞美和敬仰。诗人对这位名叫子长的文人年轻时的豪放不羁、晚年的遭遇以及他的文学成就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首段描绘了子长的年轻时代,他如发轫的车辆一样,驰骋在丘壑之间,表现出他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精神。 二、三段描述了他的晚景,由于李陵之祸,他满腔愤慨,寻求寄托。他以高妙的辞章振发幽光,直笔诛伐隐恶,表现出他的刚正不阿和勇于揭露的品质。 四至六段,诗人赞扬他的文学成就,他的作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贯穿诸子百家的思想,成为经典之作。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写在青竹简上,文彩灿烂。 七段转折,诗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何才华横溢的人偶尔会有小的瑕疵,就像海运鹏鸟,岂复顾及缯缴?这是对子长的理解和宽慰,表示不会因为一点小瑕疵就全盘否定他。 最后一段是对班叔皮的赞美,认为他虽然难以做到像子长那样完美,但他的优点也足够让他与子长并肩。这表现出诗人的公正和客观,同时也表达了对子长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子长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对才华横溢、正直勇敢、勇于揭露、文学成就卓越的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无完人的理解和宽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子长少不羁,发轫遍丘壑。
晚遭李陵祸,愤悱思远托。
高辞振幽光,直笔诛隐恶。
驰骋数千载,贯穿百家作。
至今青简上,文彩炳金雘。
高才忽小疵,难用常情度。
譬彼海运鹏,岂复顾缯缴。
区区班叔皮,未易议疏略。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直笔

    解释

    直笔 zhíbǐ

    [write down accurately] 照直客观记录书写

    史书应该是直笔的

    引用解释

    指史官据事直书,无所避忌。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若苟讳

  • 幽光

    读音:yōu guāng

    繁体字:幽光

    意思: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韩愈《答崔立之书》:“诛姦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

  • 高辞

    读音:gāo cí

    繁体字:高辭

    意思:(高辞,高辞)
    见“高词”。

    造句:暂无

  • 笔诛

    读音:bǐ zhū

    繁体字:筆誅

    意思:(笔诛,笔诛)
    犹笔伐。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三:“打算调查战地惨状,以反对齐燮元,同时对于曹锟、吴佩孚辈加以笔诛。”
    ---------------------

  • 隐恶

    读音:yǐn è

    繁体字:隱惡

    意思:(隐恶,隐恶)

     1.隐瞒恶事。
      ▶汉徐干《中论•谴交》:“故民不得有遗善,亦不得有隐恶。”
      ▶宋·秦观《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人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